欢迎光临北京赛西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心动态
新闻中心
中心动态
行业动态

锂电池碳足迹背景数据库V2.0系列报道(专题二)

2025/4/18 14:49:49

背景数据库建设需具备科学性、可追溯性、透明性、完整性、一致性、代表性和安全性等关键核心要素。为确保数据库满足这些要求,必须构建一整套完整且科学的数据库建设方法体系,以保障数据库的质量,契合相关要求。鉴于此,我们开发了一套涵盖以下六个方面的方法体系。

1.物质名录标准化。对锂电池全产业链600余种物质进行标准化命名,以化学命名法为根基,结合物质核心组成元素/物质含量、溶液含水量及气体状态的精准标注,确保产业链各环节物质名称的唯一性、准确性与可追溯性,提升行业数据交流与科研生产协作效率。同时,命名需简洁明了,便于不同领域人员快速理解与应用,为锂电池产业的标准化、国际化发展奠定基础。



2.建立全过程数据收集方法。每条数据均按照确定系统边界与功能单位、建立LCA模型、梳理溯源清单、基于溯源清单匹配背景数据和非本土背景数据重新核算五个步骤进行核算。



3.建立物质流-能量流-污染流碳足迹核算模型。锂电池生产与回用的物质流、能量流与废物流构建过程基于锂电企业实景数据和原材料的本土化LCI清单,分析每种主要原辅材在系统边界内的输入与输出,按原辅料、能源消耗、环境排放的迁移转化和与之对应的本土化排放因子,可自下而上地刻画其单元生产过程的碳足迹。


4.建立数据库入库标准工作流程。每条数据均参考《环境管理 生命周期评价 要求与指南》(GB/T 24044-2008/ISO 14044:2006),分7个步骤,统一进行数据收集和入库流程,确保数据质量。

5.构建数据校核和质量评估体系。创新构建包含地理代表性、时间代表性、信息完整性、来源可靠性、技术代表性、数据适用性、一致性和可再现性七个评价维度的数据校核和质量评估体系。

6.开发数据库入库数字化工具和数据库数据“采集-校核-入库”平台。数据入库过程是实现数据可追溯、透明化的重要一环,研发团队独立开发一套数字化工具和配套平台,保证了数据内容详实,核算依据、核算过程及核算结果要素齐全。